2023年,注定不平凡。8月8日,立秋。次日,比亚迪破茧成蝶,用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的“宏大叙事”,拉开中国汽车走向世界舞台的序幕,唱响民族品牌《海阔天空》时代最强音,向世界昭示春华秋实中国哲学背后的文化内涵。
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是中国汽车发展史重要的里程碑。发布会上,创始人王传福泪洒现场,多次哽咽。笔者留意到,王传福提到“中国品牌”的次数远多于“比亚迪”。演讲最后,大屏幕再次打出“在一起 才是中国汽车”,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发布会上王传福为何需要立足中国品牌讲比亚迪故事?虽然从第二天铺天盖地的自媒体文章中,解读出很多版本,但作者觉得,这是王传福用20年时间成功证明在新能源汽车这条无人走过的道路上,比亚迪可以,中国汽车可以之后,集万千感慨于一时的集中释放。
“2003年我们带着新能源的梦想进入汽车行业”,这是王传福讲述比亚迪故事的开场白。尽管梦想有着无数种定义,但此刻语境下王传福的“梦想”,不应该只有他和他的比亚迪,一定还有“中国汽车”和“中国品牌”。
是的,中国汽车抓住新能源百年一遇的“时代拐点”机会,换道超车,让中国品牌从此开始成为主角,这是自世界上第一辆现代汽车诞生137年来,破天荒第一次。
1886年1月29日,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为自己制造的机动车申请专利。该车具备了现代汽车的基本特点,如火花点火、水冷循环号、钢管车架、钢板弹簧悬架、后轮驱动前轮转向和制动手把等,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辆现化汽车。这一天也因此被确定为现代汽车诞生日。
一百多年来,汽车发展有过三次重大变革:第一次变革,流水线大批量生产使世界汽车工业重心从欧洲转向美国;第二次变革,汽车产品多样化打破美国汽车公司在世界车坛的垄断地位,使世界汽车工业重心从美国又转回欧洲;第三次,日本通过完善的生产管理体制,形成精益生产方式,全力发展物美价廉的经济型轿车,变成全球第三个汽车工业发展中心。
令人不敢置信的是,过去100年间,汽车变化层出不穷,各种功能慢慢地加强,但在几个基础模块上,始终没发生根本性变化:能源供给没有变化、驾驶方式没有变化、驱动与转向系统没发生变化、作为运输工具的功能也没发生变化,所有的变革都是从1到100的迭代量变。直到始于21世纪初的新能源汽车出现,才算真正迎来百年未有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从0到1的破茧成蝶之质变。
“在当今世界竞争格局下,中国的企业谈其他战略都没用,只有直面技术研发的痛点和难点,制定技术创新和研发的战略,才有机会从竞争中脱颖而出”。比亚迪造车的故事,也是中国品牌造车的缩影。
回顾过去20年,王传福称有四分之三的时间在做产业破冰和生存挑战,期间经历过无数的至暗时刻,“庆幸的是我们终于迎来了春天”。
“春天”寓意着胜利。胜利的潜台词是“预则立”。从某种意义上讲,比亚迪赢在王传福对新能源汽车前景的超强判断力,和对“换道超车”品牌战略的高瞻远瞩。
同样是一百多年前的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给纯手工的制鞋业注入新的活力。短短半个世纪,制鞋业从“纯手工”过渡到“半手工”,直至“流水线批量化生产”。
1850年之前,在美国几乎所有的鞋子都是由男性鞋匠纯手工制成,到了1875年,超过1.5亿双鞋子在美国的流水线工厂下线,且大多数出自工厂的女工之手。每一个工人守着一台机器重复着同一个动作,宣告摩登时代的到来。
这一年,比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为世界上第一辆现代汽车申请专利早了11年。由此可见,汽车和流水线批量化生产鞋子都是工业革命的产物,是一对地地道道同期诞生的“孪生兄弟”。
既然是同时代的“孪生兄弟”,那么,中国汽车与中国鞋业的命运自然也就殊途同归:在过去一百年的世界汽车阵营中,没有“中国汽车”的席位;同样,在过去一百年的鞋业历史上,也没有“中国品牌”留下的足迹。
可喜的是在新能源汽车的变革浪潮中,中国汽车厚积薄发,一马当先,用了不到三年时间,创造了过去十几年都无法实现的奇迹:中国品牌市场份额提升到 70%,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不仅如此,中国新能源汽车正以领先的技术和产品,在国际上获得“裂变式”认可。
那么问题来了,通过新能源换道超车的中国汽车能给亟待产业破冰的中国鞋业带来怎样的警示与启迪?面临极度生存挑战的中国鞋业是否可以学着中国汽车“依样画葫芦”?
我国制鞋机械业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前10年,中国制鞋业基本通过港澳台等外来鞋企委托加工带动现代化进程。到了90年代中,中国鞋业才迎来快速发展期。
自1999年至今,中国制鞋业抓住外销的机遇,再加上内销市场的快速发展,整体进入“黄金时代”。公开数据显示,2020 年我国鞋业产量约为110 亿双,占全球产量的54%,外销74 亿双,出口金额354.4 亿美元,内销接近40 亿双,消费总额约4500 亿元。此外,鞋靴零件及类似品出口金额26.8 亿美元。产量、消费量和出口量占比均居全球第一。
然而,由于我们主要是依托劳动力成本优势,从事中低档鞋履生产,或以“贴牌”加工方式,为发达国家品牌加工,所以附加值很低。目前我国出口皮鞋均价为每双8.5美元左右,而意大利每双则高达80-100欧元。
从价值链角度讲,鞋履产业的高附加值主要集中在样式设计和市场开拓、品牌营销等环节,生产制造环节则处于价值链低端。意大利、西班牙、美国等传统发达国家凭借现代化、个性化、柔性生产体系和强大的销售系统等优势,牢牢占据着价值链顶端的霸主地位。中国鞋业试图弯道超车无异于咸鱼翻身,比登天还难。
这一点跟中国汽车的境况是一样的。过去几十年,中国汽车受益于全球化浪潮,深度参与其中,实现了产销规模的领先,是名副其实的汽车大国,但在燃油车技术上,我们一直在跟随、在追赶,几十年下来中国品牌几乎零收获。直到新能源汽车给了我们“拐点”机会,才有了中国汽车换道超车的扬眉吐气。
与汽车发展轨迹几乎同出一辙,历经一百多年的持续发展,世界制鞋行业的生产技术及工艺水平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就像历史上三次轰轰烈烈的汽车变革,都没能让汽车的基础模块发生根本性变化。同样的境况,一百多年过去了,世界范围的流水线批量化制鞋,虽然花样百出,品类繁多,却始终没能解决鞋码号的“个人专属”问题。
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相同的两只脚。鞋类产品的诞生可以追溯到几万年前,而鞋号的历史只有几百年。鞋类产品从生活需求开始起源,鞋匠或家庭主妇根据客人或家人脚的大小制作而成。这就是最早出现在农业社会的定制经济,“量体裁衣”成为这一定制时期的代名词。
随着计量单位和制鞋工业的发展,不同鞋号体系在全球不断涌现,其定义和表征对象也不尽相同,有的表征为鞋长,有的表征鞋楦长度,有的则表征脚长。为了便于购买,消费者非常希望不同款式不同风格的鞋类产品有着统一的鞋号。
然而事与愿违。时至今日,“世界鞋号”并没有统一,不同体系的鞋号对照表五花八门,不同品牌的鞋子标识也不尽相同,真可谓天下大乱,各自安好。
如果我们对目前消费者得到鞋子的途径进行分类,大致可分两种,一是商场里购买“先产后销”的成品鞋,二是私人定制。成品鞋采用统一的鞋号标准,先产后销,消费者只能根据个人的穿鞋经验,自己为自己固定一个“经验码号”,去商场买鞋时,感觉松了就买小一码,感觉紧了就买大一码,满足不了一脚一码、左右不同的穿着需求,总有一些脚不可避免地只能将就。
而私人定制从某种程度上虽然解决了尺码不合脚的难题,但定制成本高、周期长,对大众消费者没有普及性,只能成为极少数高端消费人群的奢侈专属。
事实上,一双鞋子合不合脚,穿着舒不舒服,取决于鞋楦与脚的匹配度。而鞋楦是鞋子的灵魂,从鞋楦的经验数据中得出,每一个码号的鞋可以排列出50625组不同的鞋楦尺寸数据。由此可见,每一个消费者的每一只脚,从理论上是可以匹配出“刚刚好”的鞋子的。之所以无法市场化,问题在于鞋楦与脚的匹配方案、以及鞋子的制造时间和成本。
至此,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一双鞋子的生产制造,和这双鞋子的码号与脚的匹配度,其实是两件事,即鞋子的生产可以通过柔性化制造方式完成,但鞋码号的确定,需要对用户脚的尺寸进行一对一的匹配。
既要定制鞋的好穿不累,又要成品鞋的价格不贵。显然,这样的要求采用“先产后销”的生产模式,肯定实现不了。同样,按照传统的私人定制模式为每一只脚开发、制造鞋楦,再开发生产鞋子,其生产周期和制造成本也都是迈不过去的坎。
两难局面长久地困扰着世界范围的鞋履业。或许,这就是历史留给中国鞋业破局的“时代拐点”机会。
如果说“换道超车”是中国汽车异军突起的杀手锏,那么,“另起一行”将是中国鞋业排在第一的必由之路。
从行业权威机构年复一年给出的重点“指导意见”来看,不变的关键词永远是“转型升级”。
毋庸置疑,这是典型的建立在过去传统认知上的“正确的废话”,与比亚迪换道超车的现代产业破冰战略背道而驰。
“在当今世界竞争格局下,中国的企业谈其他战略都没用,只有直面技术研发的痛点和难点,制定技术创新和研发的战略,才有几率会从竞争中脱颖而出”。
言犹在耳,不管这是比亚迪的战略概要,还是王传福的经验之谈,都无非是在用铁的事实告诉我们,中国鞋业要想在世界舞台破茧成蝶,没有弯道超车之说,必由之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另起一行,排在第一。
2022年3月1日,在有着“世界工厂”之称的中国东莞,有一个叫足尚量品的鞋履品牌,悄无声息地上线了。在介绍品牌时有这样一段描述——足尚量品以鞋楦经验数据为基础,结合欧洲鞋码标准和服装尺码标识,创造性融合生成一种全新的优码应用体系,可以满足大众消费者脚的宽窄肥瘦和大小不同的个性需求;同时凭借自主研发的模组化开发、模块化装配等数字化制鞋技术,通过柔性制造,完成左右不同、一脚一码平价定制,从而实现“为每一只脚匹配刚刚好的鞋”的品牌目标。
这段看似寻常的文字透露出两个前所未有的信息:一是足尚量品自创优码应用体系,可以为每一只脚匹配刚刚好的鞋;二是足尚量品自主研发的模组化开发,模块化装配等数字化柔性制鞋技术,可以实现一脚一码、左右不同平价定制。
据知情人介绍,足尚量品优码定制与传统的先产后销模式完全不同,需要“买鞋先量码”。因为优码定制是根据每一位用户“个人专属”的“鞋码号”定制而成。换句话说,就是我们每个人只要通过一次性“量码”,找到个人专属的鞋码号之后,就可以终身随时随地平价定制“刚刚好”的鞋子。
“如果上述宣传属实,可以说足尚量品优码平价定制模式,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先产后销模式带来的诸多产业弊端,而且将彻底改变延续了一个多世纪的消费者买鞋的方式和习惯。这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性突破,足以证明中国鞋业的独角兽企业已经出现了”。一位鞋业资深大咖,在了解足尚量品品牌和优码平价定制模式后给予高度评价。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调查发现,足尚量品创始人杨文龙的老本行是做鞋楦的。他从1992年成立公司之初,到2004年底,用12年时间,无论产量还是规模,都做到了世界第一。做了30年鞋楦的他换赛道做鞋子,这一点与老本行做电池的比亚迪出人意料进入汽车行业,惊人相似。
“我们最初研究优码应用体系和数字化制鞋技术,初衷是搞技术创新,为客户赋能,没有要输出成品鞋的想法。后来发现不一样的品牌的厂商背后,都有一个适用于自己品牌的内循环生态系统。我们呕心沥血研究出来的整套技术,兼容不了传统产销模式。这是世界鞋履行业被整体禁锢在工业时代传统环境的一个缩影。始料不及的原因将我们整体输出技术的通道堵上了,我们才选择打造自己的品牌”。说到“另起一行”的真实原因,杨文龙实话实说。
“先产后销批量化生产成品鞋的模式已然浮现一百多年了,当然会存在很多问题。所以,我们在为全球数百家鞋履品牌提供鞋楦研发和生产制造服务的同时,历时7年,利用30年积累的鞋楦大数据优势,专门创新出一套前所未有的优码应用体系,目的就是从根源上解决鞋码号与脚对应匹配的个人专属问题;同时还自主研发模组化开发、模块化装配等数字化制鞋技术,通过柔性制造缩短制造时间和降低生产成本,真正实现大众消费者梦寐以求的平价定制”。
危机在被意识到之前就已经存在,而对危机存在这一点的被承认,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因为只有在被承认时,大多数人才会开始改变行为以应对。足尚量品打通了“个人专属”与“平价定制”的任督二脉、以及一体化解决了成品鞋与定制鞋合二为一的世界级难题,中国鞋业的春天还会远吗?
借我一双慧眼!中国鞋业“独角兽”企业在哪里?这是中国资本市场的深情呼唤。殊不知,中国鞋业独角兽企业已然浮现,并且就在你我身边。
10月10日,现货黄金呈现日内反弹走势,当前金价位于2615美元/盎司附近,一转连续多日的连续下跌趋势。但从今年总的来看,金价依然持续在高位运行。在高企的金价之下,一本买金的“亏本账”正被当下的年轻人算得明明白白。买什么?在哪买?怎么买?
10月11日,一审被判死刑的人贩子余华英,因二审期间发现新犯罪事实,案件被发回重审。据了解,余华英犯罪的起点是卖掉自己的亲生儿子,余华英说卖掉儿子后也想念过他。
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48小时内遭以军两次爆炸袭击,拜登:绝对以及肯定要求以色列停止袭击。
【来源:深圳晚报】深圳网球少年在比赛中。受访单位供图小球员在市十一运青少年体育组网球场上庆祝胜利。受访单位供图深圳晚报讯 (记者 郑志鹏 实习生 钟文尧 通讯员 罗曼) 近日,中国体育彩票·深圳市第十一届运动会青少年体育组网球项目在南山深云文体公园落幕。
关于重阳节的由来,很多人都知道。据史料考证,重阳节始于远古,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今天(12日)一早,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多家银行陆续发布了重要的公告,10月25日起,将对存量个人房贷利率进行批量调整。二套房贷利率如何调整?能节约多少钱?问答小贴士来了(编辑:俞丹)
上一篇:高跟鞋的挑选是不是要大一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