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门不用电,用自身的重力来开关,它成本低,自己安装的话,只需三四百块钱。”哈斯龙演示着自己的发明。
哈斯龙是鄂托克旗额尔格图嘎查的牧民,也是远近闻名的“发明家”。他的发明贴近牧区生产生活实际,十分便捷实用。以前,牧民开车进出草场围栏得下车开关门,有时忘了关门,羊就会跑出草场。未解决这个问题,哈斯龙发明了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的自动闭合门,司机不用下车门就会打开,在车辆通过后60秒内,门自动关闭。
哈斯龙的发明还有多功能喂养槽,该喂养槽不仅能控制羊的喂食量,还能轻松控制挤奶,以及不用捆住羊就可以为其剪毛。用羊角制作的鞋垫、水平旋转风力发电机、方便积粪羊圈、鞋底清洁机、笔形鼠标器、太阳能热水杯……他共获得31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明专利。
近年来,鄂托克旗格外的重视科学技术创新工作,着力在推动项目建设、营造科技发展政策环境、知识产权保护、产学研合作和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下功夫。现在,鄂托克草原正迎来金灿灿的科学技术创新“丰收季”。哈斯龙的成功就是主要组成部分。
创新是转型发展制胜的“利器”,但没有肥沃的“土壤”,“金种子”也不能生根发芽。鄂托克旗就是从创新环境入手,为全旗的科学技术创新开辟了一块“风水宝地”。
该旗制定出台了《科学技术人才奖励办法》《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管理办法》《科学技术创新基金管理办法》等政策和制度,在可用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设立科学技术创新基金100万元,用于科学技术研发创新和人才引进培养。2015年,该旗科技支出完成1461万元,同比增加710万元,增长79%。
“十二五”期间,该旗争取上级科技计划项目34项,获得科技项目资金975万元。2015年,该旗科技计划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争取到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资金2项,自治区政府专项资金2000万元。
截至目前,该旗培育高新技术企业8家,有“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2处,重点实验室1处,自治区级企业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等12处,培育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团队5个,建立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5处。另外,重点企业与中科院、北京化工研究院、清华大学等20余所著名院校、科研单位在高新材料、特种冶金、新型化工产业等方面达成实质性合作,在科学技术研发、联合培育人才上开展广泛合作,共同构建产学研创新体系。
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营造了有利于高端产业拓展、高素质人才集聚的环境,更好地营造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以科学技术创新为引领,该旗2016年重点做好钢铁、焦化和PVC、PVA产业的转型和产业链延伸。目前,蒙西集团正由氧化铝向电解铝方向转型,努力打造煤电铝全产业链;星光集团发展精密铸造、贝氏体钢、发动机铸造等项目,已与徐工集团、奇瑞汽车、清华大学在产品、资金、技术领域达成多项合作。
滴水见阳光,涓流汇成海。科学技术创新的“金种子”在鄂托克草原深深扎根发芽、开花,结出累累硕果。(陈春艳)来源:内蒙古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