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顺着景色迷人的扬州沿江公路一路东行,转入广陵区李典镇出口没多远就来到了田桥村。田桥村传闻是因为村里乐善好施的能人而得名,而相同是因为能人的带领,现在的田桥村靠加工 鞋底殷实起来,而且成了江苏省的第一批“最美村庄”。
踏入田桥村,犹如进入一幅画卷。在这里,有风景迤逦的夹江风景,错落有致的现代村庄,精美俊美的农人公园。沿着平整的村间小道,常常是走进一片树林才见一户农家,城市人巴望的田园风景,尽在其间。村里的白叟向记者介绍田桥,讲起一个故事:清朝乾隆年间,有一姓田的人一贯乐善好施,外出经商发了财后回到家园建了一座桥,老大众非常感谢,便把这座桥称为田家桥,田桥村由此得名。而在田桥村村部,村党委书记徐军向记者介绍现在的田桥村,也讲起了一个故事。
“1997年田桥村村组兼并的时分,村团体经济仍是债款累累。”徐军说,当时新就任的村党总支书记王恭林面临这样的一种状况,毅然决定经过兴办村团体企业来翻开局势,他开办了村里第一家鞋底厂。王恭林这么做是认一个理:先把厂子做大,厂子富了,村团体也就富了;团体富了,也就有钱帮乡民办实事了。
经过多年打拼,鞋底厂由当年的小作坊,逐步“裂变”为宏润塑胶、三马橡塑和洽岁月橡塑三家规划企业,而在这三家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的带动下,田桥又衍生出许多从事彩印、五金、织袋运营和出产的个别私营企业和个别工商户。田桥村也由此从负债村,一跃成为家喻户晓的“鞋造第一村”。
在田桥村,许多企业家都像当年回乡建桥的田掌柜相同,胸襟一颗建造家园的心。宏润塑胶、三马橡塑、好岁月橡塑三家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吸收有近百名残疾人员工,这类福利性企业参照国家政策规定,每年享用数额不等的税金返还,仅这三家企业每年的福利退税就有数百万元。但从王恭林开端,企业家们没有拿过福利退税一分钱,这笔钱悉数无偿留在了村团体,十多年来,这笔金钱估计高达千万元。王恭林曾说:“让大众富,是我最大的寻求。”在他担任村支书期间,他将这笔钱用于盘活村团体财物及各项民生工作,换来了200间团体工业厂房、两座500KVA电力变压器、30多公里的通组路途。
村党员干部和企业家们的支付,换来的是乡民的美好感和取得感。现在走在田桥村的乡下小道上,常常不多远便能看见一家工厂。打工挣钱不出村,这是美好的田桥村人最骄傲的当地。田桥乡民朱善明本年75岁了,可他其实刚从村里的橡胶鞋底企业退休回家不久,“我在村里的企业干了20多年,女儿女婿也都在村里上班。在家门口上班,薪酬也不少,村里年轻人还都不愿意到村外打工呢。”田桥村约有乡民3200多人,现在在村里各企业上班的乡民有近2000多人,即便60多岁的白叟也能在村里一边种田、一边上班。不仅如此,这些年,田桥村的鞋底工业越做越大,名声也渐渐变得响。许多外地人传闻扬州江边的田桥村很富,都到这里来打工、创业,有一些乃至久居下来,成了新田桥人。来自盐城的苏万山多年前到田桥搞饲养,这些年生意渐渐的变好,他还从盐城老家叫来了许多亲属,到田桥搞饲养。
“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副则副。”田桥村的村干部带头办企业,在村党委的引导带动下,全村使用开展工业经济堆集下的财富,在持续做强工业经济的一起,打造城市人神往的村庄,掀起了创业热潮。乡民不明白技能,能够不要钱到村干部的企业训练;乡民缺少启动资金,村里帮助和谐处理;乡民没有商场资源,村党委就选用工业链分包的方法,全方位扶持他们参加创业。上一年,田桥村农人纯收入已达33400元。
在富起来的过程中,田桥村还花大力气整治农村环境、扮靓田园村庄。这些年来,由村里的企业家们参加捐助捐资,田桥村经过整治河道、庄台和农户的房前屋后,按照中国传统的田园风格全体提高村貌。村里新建起了园林、公园,供乡民歇息、文娱。田桥人还自创奇迹,借用一百多米的农家院墙,图文并茂地记载了田桥村的开展前史,成为乡民休闲时逛得最多的当地。
2012年时,田桥村当选江苏省第一批“最美村庄”,“最美村庄”带来的是人气。这些年,田桥使用接近扬州主城区和沿江的优势开发起了生态种饲养、村庄旅行等工业,现在,田桥村的“手刺夹”里又多了“云种菜”、咸秧草、雪里红、“长江三鲜”等新手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