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报斯里巴加湾4月5日电(记者 孙广勇 于景浩)记者正在文莱乌鲁都东供水工程建设项目工地采访时,天空中突然飘来一大片乌云,没等记者一行赶到施工营地,瓢泼大雨夹着疾风已经倾盆而下。令人很难来想象的是,这里几分钟前还是晴空万里、烈日当头。在原始热带雨林中,实施工程人员最担心的事情——不期而至的暴雨还是发生了,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出山的23公里土路将变成一片沼泽,当地特殊的粘土地质和雨水混合将异常粘滑,路边的山谷和河流随时有可能吞噬经过的汽车。
文莱85%的土地被原始热带雨林覆盖,这对旅游者来说是走进自然的天堂,可对施工者来说却意味着巨大的困难。乌鲁都东供水工程建设项目位于文莱都东区比拉班镇以南23 公里的茫茫热带雨林中。“项目开始时,丛林里只有伐木工走的小道,后来开辟了这条土路,但一下雨,马上变成泥浆、极其危险。大雨甚至把道路淹没,里面的人出不来,外面的人进不去,只能靠船送米送菜。”项目经理徐方才对本报记者说。
记者想起从比拉班镇进入工地的道路旁灌木丛中都插着绑有布条的竹竿,才明白这是洪水泛滥时提醒过往车辆的。“文莱雨季多雨,每年有一半时间下雨,这一带年年都会发洪水,会淹没我们高脚屋的一层。自从水坝开始建设后,就很少发洪水了,而且以后喝水更方便,我们和所有文莱人都盼着水坝赶快建成。”附近一位村民充满期待地告诉记者。
根据文莱政府的远景规划,建设乌鲁都东供水工程建设项目的最大的目的是调节水源并向文莱摩拉地区和都东地区提供长期和可靠的水资源。该项目由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国际公司与文莱百科地公司联合实施,中国水电建设集团负责最重要而且难度很大的大坝修建工作。
指着进入工地前的转运站一些废弃的设备和工房,徐方才和记者说:“废弃的设备和工房是一家泰国公司丢弃的,由于项目施工难度太大,他们放弃了。这个转运站距离大坝23公里,起初物资设备只能用小皮卡车运入山里,甚至靠人挑肩扛。我们坚持做下去,就为了证明中国公司确实比别人强。”
站在水坝旁的山坡上,记者看到水库已经初具规模,几台挖掘机和运输车在紧张的工作中,来自中国、文莱、印尼等国的工程人员在烈日下工作着,巨大的抽水塔矗立在水库旁边,溢洪渠正在浇筑混凝土。来自英国MWHC公司的工程监理负责人比里正在仔细地对挖掘机挖掘的土方进行全方位检查,并不是和中国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交谈,面对中国施工者一丝不苟的工作,一向近乎严苛的比利也少有地竖起了大拇指。
记者从工地出山时,为保障安全,项目部派了皮卡车在前面探路,用越野车送记者出山,沿着弯弯曲曲的泥泞道路,记者看到前面的皮卡车不停在道路中左右滑动,越野车也发生几次侧滑,每次经过山谷和河流,记者只能紧张地握住把手、屏住呼吸、紧盯道路,不敢打扰司机。司机老陈对记者说:“我们每天都在这条路上跑,雨下大了就睡在车上或者到附近村民家投宿,村民让我们住干净房子、吃热腾腾的饭,还不收钱。他们说,中国工程人员是来帮助文莱建设的,我们得感谢你们。”
已经是第三代水电人的李子研对本报记者说,自从乌鲁都东水电站2010年初动工时他就来到工地,目前已经三年了,记者问他“是什么让他坚持下来时”,李子研对记者说:“都东水电站项目无论从进场道路、地质条件、自主设计等方面都充满了挑战性。然而,正是战胜新挑战、新事物的信念和勇气让我坚持下来,更重要的是我们是中国公司,在国外代表的就是中国形象。”
徐方才对记者表示,乌鲁都东水电站项目是文莱最大的蓄水工程,是由中国企业同文莱合作方联合承包的工程,除了蓄水库,工程还将修建从拉班镇到库区的公路,水库和公路预计将于明年底建成。届时,将对文莱的交通、旅游、供水及其社会经济发展起到非常重大的推动作用。
此后,记者又前往中国公司承建的另一个项目——特里赛—鲁木高速公路采访。从斯里巴加湾市区出发,汽车首先驶上一段双向四车道的高速公路,汽车畅快地奔驰在道路上,大约60公里后,宽阔的高速公路突然变成双向单车道,狭窄的路面上顿时挤满了缓慢行驶的各类车辆。司机对记者说:“这段瓶颈路段大约20公里,中国交通集团正在建设高速公路,修好后就可以痛快地一口气跑到石油城了。”
文莱国土面积不大,分为东部和西部两部分,东部是当地政治和经济中心,沿着北部海岸线多公里的道路,连结首都斯里巴加湾和石油城诗丽亚,沿路还有一个工业园区,承担着大量的货物运输和人员往来,但这一段二十公里的普通道路,经常造成堵车数个小时。
为了打通交通瓶颈,文莱政府投资1.38亿文莱币(1美元约合1.2文莱币),修建与旧路平行的高速公路,是文莱目前在建的最大工程建设项目。经过严格招投标,中国交通集团成为施工单位。
施工沿线有很多山坡和洼地,高度差很高,必须大量进行土方开挖、填盖工程,而每年近一半的雨季使工程土方以及与土方施工关联项目难以展开。而且文莱很多材料缺乏,施工一定要使用的大量石子、水泥都要从国外进口,除了道路,还要修建修建5座高架桥、31个涵洞。中交集团文莱分公司总经理陈建华对本报记者说,“无论多少困难,我们都要克服,要修好一流的道路。”
在项目起点特里赛一处施工现场,记者看到各类工程车在紧张施工,路基已经基本完成,准备铺设石子,附近一座近千米的大桥已经成形,在山坡上划出一条美丽的弧线,附近的居民聚在大桥前照像,兴奋地向实施工程人员询问高速公路何时贯通。
在文莱,除了在水坝、在高速施工现场,还有不少地方都能够正常的看到中国公司的身影。根据统计数字,中文双边贸易从建交时的1300万美元升至2012年的16亿美元,双方相互投资持续不断的增加,贸易往来快速地发展。正如文莱经济发展委员会(BEBD)主席拿督哈芝阿里所说的那样,文莱十分赞赏中国企业对文莱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感谢它们的辛勤和努力,文莱期待与中国发展更深入的经贸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