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产业是高端装备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洛江在机器人的市场培育、生产制造、研发应用等方面具备一定基础。全区现有机器人检测试验研发中心、华数机器人、微柏机器人等一批机器人研发、制造、检测企业,涉及机器人标准制定、研发技术、信息服务、零部件制造等领域;同时,已签约落地的三一筑工将研发生产建筑机器人,越疆机器人、优必选特种巡检机器人项目在谈,洛江发展机器人产业具有坚实基础和广阔前景。
为此,建议市里支持洛江建设机器人产业基地。一是建立市级机器人产业引导基金,充分的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为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二是帮助洛江争取、引进一批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机器人智能装备企业、系统集成商和设备服务商,做大做强区域机器人产业。三是加大“机器换工”支持力度,围绕机器人区域发展特色和重点应用领域,因地制宜实施一批效果突出、带动性强、关联度高的典型行业应用示范工程,带领企业分步骤、分层次开展机器人在细分行业推广应用。
《关于支持洛江建设机器人产业基地的建议》(第1043号)由我单位会同洛江区政府、市科技局、发改委、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等单位办理。现将有关情况汇总答复如下:
近年来,泉州机器人产业呈现加速发展形态趋势,出现了华数、微柏等一批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企业,在喷涂、磨削、压铸、水暖抛光、石材异形加工、码垛等智能装备生产和应用领域在国内具备一定的竞争力,涌现出恒安、九牧、百宏等一批智能装备应用企业。我市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主要工作情况如下:
我市制定出台《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机器人产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实施建议》、《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逐步推动智能制造推进智能装备和“数控一代”产品应用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实施建议》等政策,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出台实施推动国产机器人的研发与生产、推广机器人应用、打造技术创新公共平台、加快引进行业高层次人才、加快做大机器人产业集群等政策措施,推动我市机器人产业研发、示范应用、产业集聚、要素保障实现全方位突破。
在政策引导下,我市将洛江区作为我市发展机器人等智能装备的重要集聚区,积极推动洛江区发展相关产业,取得了扎实成效。一是培育试点示范。支持指导推动洛江区获评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基地;铁拓公司被列为工信部首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培育)企业;铁拓公司等5家洛江区企业产品获评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含智能制造装备);铁拓的沥青混合料厂拌热再生设备、嘉泰的金属加工智能生产线、华数的多关节机器人、微柏的工业机器人等多项产品被认定为我市“数控一代”示范项目产品,给予政策支持,大力推动机器人产品的推广应用。二是加大创新力度。通过科技项目支持等方式,助推洛江机器人产业建设。2020年,推荐铁拓机械、劲力机械等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立项,扶持经费310万元;推荐泉州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的“机器人数字化运营平台的研发及应用”等2个项目申报省市科技计划项目,其中“基于3D视觉的鞋底打磨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获得省级技术创新科技项目立项,扶持经费30万。三是市区两级联动做大产业。洛江区在省、市扶持政策的基础上,深入调研区产业发展实际,针对行业发展细分出台产业政策,出台支持智能装备等一批扶持政策,进一步支持产业发展壮大,促进企业落户、项目投产。出台智能装备企业认定办法,在省内率先启动智能装备企业认定工作,四批次共计29家企业通过智能装备企业认定。洛江区现有智能装备行业企业37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4家,实现智能装备产业产值近120亿元。
我市加快产业基地建设。印发《泉州市新基建新经济基地建设比拼方案》(泉委办〔2020〕16号),将传感智能制造产业基地纳入比拼方案中,以智谷(泉州)万洋高新园为核心,西人马科技和万洋众创城为基础,快速推进以微柏机器人、华中数控等为代表的机器人智能控制管理系统集成企业未来的发展,加速推动以铁拓机械自动化生产线、嘉泰智能机床为代表的自动化生产系统建设,重点引进高档数字控制机床、机器人、3D打印等智能装备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全力发展智能控制管理系统、伺服电机、变频器等机器人关键部件。
洛江区编制的《泉州市洛江区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大目标纲要(草案)》提出要“推动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向传感器、射频识别、控制管理系统、伺服电机、智能测控装置、高档数字控制机床、机器人、3D打印、云计算、大数据、工业网络技术延链展链”,将机器人等智能装备作为重点发展领域。目前该草案已通过区人大审议。
近年来,泉州市、洛江区围绕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产业链短板或延伸等关键环节,加大项目谋划和招商,出台了《泉州市洛江区人民政府关于省级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示范试点基地河市西片区入园条件的意见》、《泉州市洛江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基地河市西片区项目入驻规定的通知》等文件,明白准确地提出要“重点吸纳机器人、数字控制机床及工具、工程机械及其零配件、轻工机械、电器装备、电子信息设备、电动汽车零配件、新能源新材料等智能装备和高新技术企业”,并按照入园规定对洽谈项目开展入园评估,为洛江区引入优质机器人项目提供良好环境。先后引进一批技术上的含金量高、带动性强的优质项目如国家特种机器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福建)、“库卡(机器人)学院”、微柏机器人等企业(平台)投产运营,并有医疗(骨科手术辅助)机器人项目、优必选特种巡检机器人项目、越疆机器人项目等多个机器人产业领域项目在谈。
我市已将洛江智创机械生产项目、三一筑工(泉州)建筑科技产业园、智谷(泉州)万洋高新技术产业园等机器人智能装备项目列入市2021年重点项目,并进一步靠前服务,强化要素保障,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推进项目建设进度。从智能装备、机械装备、系统集成、机器代工等方面建立健全机器人产业链条,支持洛江区做大做强机器人产业。
推动泉州市产业股权互助基金通过参股设立子基金、直接投资等方式重点支持科创型企业未来的发展。一是参股设立新兴起的产业、集成电路、技改、兼并重组、创新等7只子基金,以实际出资8.77亿元撬动59.35亿元社会资金到位,已投资60.4亿元,其中,投资国内顶尖并联机器人制造商翼菲自动化项目2000万元。二是以直投方式增资西人马公司1.5亿元、牧月科技公司3000万元,分别撬动2.5亿元、3000万元社会资本共同支持企业发展。
我市制定出台《关于支持企业改制挂牌上市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的若干意见》,突出科创属性,给予科创板上市公司最高500万元资金奖励。将嘉泰数控、新诺机器人等企业纳入2021年度市级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进行重点培育,借助福建证监局、沪深交易所及中介机构等专业力量和资源,为公司可以提供专题培训、个案辅导、融资对接、专家“上门”指导和“一企一策”协调等服务,今年以来已累计走访超20家科创型企业。
关于王希仁等代表在建议中提出关于支持洛江建设机器人产业基地的建议,我市将更看重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部署,加大机器人产业支持力度和招商引资力度,引导推进机器人产业项目推广应用,推动做大做强洛江区机器人产业。
研究编制《泉州市“十四五”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发展专项规划》,重点布局智能机器人产业,着力突破机器人伺服驱动系统、绝对值编码器、开放式机器人控制器、核心算法、视觉系统等关键技术,推进伺服电机、精密减速器、伺服驱动器、末端执行器、传感器等关键部件国产化,加强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智能服务机器人等产品研发,跟踪下一代具有合作、学习、感知功能的智能机器人发展,推动机器人和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融合发展。
加快服务三一筑工(泉州)建筑科技产业园、美标康盛华南动力配套及试验工业园等重大项目投建投产。围绕洛江区智能装备产业优势企业引进配套企业,通过拉长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尽快形成链条优势效益,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围绕产业“招大引强”、集群发展“补链强链”、创新驱动“招才引智”,在招商引资环节紧盯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好的龙头型、旗舰型产业项目,主动引进洛江区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亟需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特别是加大对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引进与合作力度。
进一步统筹利用好财政专项扶持资金,重点加大对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项目研发及建设予以资金支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和乘数效应。多维度鼓励社会投入,建立健全相应支持与激励机制,将社会各类资金引导至机器人产业领域,促进金融机构创新或优化金融服务,综合利用创投、基金、担保等金融方式,增加对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融资支持。针对科创型企业强化融资辅导和股改上市服务,引导符合条件的科创型企业尽快挂牌、上市,推动政府引导型基金、各类基金、社会资本加大对科创型企业的投资力度。
鼓励企业积极提升企业先进产能,加快引导企业围绕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大力发展中高端产品实施技术改造,鼓励企业进行设备更新和升级换代,引进和购置先进装备,淘汰老旧设备,扎实推进省、市、区技术改造等奖补政策,全面提升现代化装备水平。引导企业进一步进行技术研究与突破,重点围绕新型传感技术、智能测控装置、减速器、数控系统等关键零部件及智能技术瓶颈方向进行科研投入,提升机器人产业技术基础水平。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重点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采取“揭榜挂帅”等方式创新组织重大科研项目,着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解决产业链“卡脖子”环节。引导支持企业与国内外智能制造、人工智能高校、科研院所、团队合作,引进相关领域科研平台在泉州落地,推进洛江区机器人产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同时,靠前指导我市机器人领域企业申报产业创新、园区扶持,投资补助等上级资金支持,推动我市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