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搜索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土疙瘩”终成大器——山西百名妇女手艺纳鞋底训练记

【概要描述】

手机客户端二维码上线啦

【概要描述】

详情

  央广网临汾8月29日音讯(记者贺威通 山西台记者马秀美 孙伟 吕晓霞)七八十年代出世的人,回忆中穿的最多的便是布底鞋,有一句歌词,独爱穿的鞋是妈妈纳的千层底,道出了多少亲情难舍。跟着日子过得渐渐的变好,布鞋现已成了回忆。最近,山西省临汾市龙泉镇党委政府在北庄村举行了脱贫攻坚土疙瘩手艺布鞋技术训练班,布鞋再次进入了人们的视界,而这次和以往不一样,村里的“半边天”指着这活计脱贫致富呢!

  46岁的史会平是北庄村的一名贫穷户,家里两个孩子,大的本年刚考上大学,小的还在县城上小学,家里每年一万来元的收入刚刚够孩子上学开支,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这次龙泉镇举行脱贫攻坚“土疙瘩”布鞋加工训练班,她第一个报了名。“咱找个干的,咱自己家里总是有个补助。孩子花了,咱自己买个啥东西了,总不一样。”

  史会平性情腼腆,不善言谈,纳起鞋底分外细心,之前做鞋是为了家里人穿,现在纳鞋底是为了贴补家用。

  据了解,本次训练为期三天,为了可以更好的确保学员的学习质量,将训练人数控制在了一百人,学员的年纪跨度很大,上到79岁的老奶奶,下到20出面的大姑娘小媳妇,还有祖孙三代齐上阵的。

  贺对梅老奶奶是训练班年纪最大的学生,这次,她和儿媳都过来参与训练。训练的教师教了一下,老奶奶立刻心照不宣,从搓麻绳到纳鞋底趁热打铁,连教师都给她竖起了大拇指,不一会,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都围在她周围拜起师来。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老奶奶精神头十足,她说做了一辈子鞋,几十年了都是给家里人穿,从来没想过,现在凭着这门纳鞋底的手艺还可以赚钱。能引入这个赚钱的行当,多亏了村里的辛书记。

  辛慧芳,临汾市政协经科委副主任,2016年10月30日,到隰县北庄村担任。北庄村以开展梨果为主导工业,可是收益却不及午城的阳德习礼,村里358户就有107户是贫穷户,同是梨果村,距离却如此之大,这样的现状深深刺痛了她的心,从那开端,她就寻觅可以切实有效处理贫穷的项目。“我们经过多方面的途径与土疙瘩布鞋有限公司到达合作意向。经过我们村里的充裕劳动力、留守妇女让她们在闲暇时刻或许在晚上、下雨天加工布鞋。这个土疙瘩呢现已申请了国家专利,它有文明元素在里面。然后到达一个创收的途径。”

  临汾市土疙瘩手艺布艺有限公司将当地传统手艺艺申请了国家专利,经过“公司+农户”的经营方式,将乡村的千层底布鞋大规模地推向市场,并远销欧美等国家,成为了当地农人脱贫致富的一个重要工业。

  村里的“半边天”年青的时分大多都做过布鞋,有天然的优势,现在只需要教一些技巧,将一般的针脚纳成把戏鞋底,一双鞋就可以挣到120元的工费,这样的诱惑力对她们而言仍是很入神的,报名刚一开端,就有167人活跃报名,训练班为了可以更好的确保教学质量,只选取了100名妇女参与。

  村里的妇女很爱惜这次训练时机,每天早早就来到训练点,三五人围成一组,跟着教师们细心地学。要知道,这训练不单单是纳个鞋底那么简略,还得合格,假如不合格,土疙瘩手艺布艺有限公司可不会和她们签订合同。

  一针一线总关情,一个工业的鼓起,不是随声附和,而应依据村情民意因村施策,因人施策。北庄村在依据妇女搞脱贫项目的一起,也给男人做了最大极限地考虑——果树技术训练。“男人便是种田,女性纳鞋,相互协作共同致富。”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电话

地图

分享

联系我们

24小时全国服务热线
地址: 福建省晋江市陈埭镇苏厝村河滨路力丰职工便利店

电话:0595-85185345

样管:180 0699 6961
总生管:180 0699 6966

传真:0595-85189766
E-mail:13505052637@163.com